[8]许多中外经济学家未能预见到美国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并且相信当前美国官方关于经济复苏良好的判断,其重要原因是他们过于信赖美国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而这些权威机构往往有意筛选和扭曲向公众发布的重要经济信息。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开行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主线,发挥金融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成功运作了一批关系国家能源资源战略的重大项目,在服务国家发展和安全两个战略全局、推动建立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新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建立多边金融合作机制,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
我国将长期处在建设阶段,城市化、工业化交织并进、良性互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持久动力,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同时能源、资源、环境和市场等制约日益凸显。美欧日等国家纷纷通过发展新能源、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来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服务国家经济外交政策,推动务实合作。2010年,又倡导建立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牵头成立中国—东盟国家银联体,发起设立中葡基金。通过国情调研和规划先行,防范国别风险。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服务国家战略,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这要求我们从未来50~100年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发,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走出去,扩大国际经济合作,特别是推动能源、矿产资源、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包容不同的思想和讨论,是善治最能够仰仗的强大力量,这种包容存在凯恩斯所说的风险性,但它是相对其他风险更小的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和社会工作的规划与部署定调后,各界的感觉基本上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全球有各种彼此竞争的社会学和政治学理论,根据长治久安的途径和获得权威的来源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凭治理结果来获得权威的社会体,比如儒家的善治。比如,在我们自身的国情基础上,吸收英美那些以治理过程和程序来支持治理权威的有用部分,让各个政策决策的过程,成为一个开放兼容和程序透明的过程。而中国现实的挑战,现阶段更多的还在社会治理上。
至今三十多年的改革,已经让我们对许多彼此交锋、每个都可能会带来风险的经济思想有了足够包容的空间。这一政治经济理论在伦理上暴露的弱点,给了李嘉图的学生马克思灵感,让他在李嘉图的阶级理论基础上,站在了和李嘉图相反的角度,把利润来源定义为剥削。
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治理路径选择有各种可能性、有极大包容性。中国在已经基本实现经济善治的基础上,要走向社会善治所带来的长治久安,那么就需要像对待经济思想一样,在社会思想领域兼收并蓄。从对明年任务的设定,到对稳增长、惠民生、抓改革和促和谐这些目标的解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规划自身,已经透露出它是一个对会议前的各种社会讨论和争论进行了充分吸收、并有所回应和反馈的规划,善治痕迹非常明显。在这里,治理者的个人水平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按照社会约定的过程,即便是庸人当政,那些制度的智慧也已经在议事程序中得到完全的表达和传播,国家仍然治理不好,那么谁也没有责任,社会依然久安,但是这里可能并没有达到善治
临近第四季度时,则需再次降低持有风险类的资产。随着世界经济的联系愈加紧密,金融全球化也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投资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产配置,同时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联动也更加紧密。可以预见,这个改革的过程将会相当漫长和痛苦。同样是出于对货币超发的担忧,我们看好农产品(000061)在内的软性大宗商品。
从时间点上来说,目前正处于上一个周期的结束和下一个周期的开始。目前,对于全球经济来说,旧的运行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必须经历大规模的变革才能进入一种新的运行模式。
在上面所述的四个大趋势中,影响力最为深远的可能就是全球化了。从第二季度后半段开始,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上升和股市的反弹,可以逐步转向周期性的板块,并且开始做多新兴市场股市。
在目前的时间点上,不但发达国家,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需要改革,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等也需要改革。我们认为,走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可能触发结构性牛市的因素,如果未来出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股市有可能迎来新一轮趋势性的牛市。同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即发达国家需要加大出口和投资的比重,而新兴市场国家则需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从第二季度后半段开始,逐渐增加风险类的资产。第四个是金融自由化,即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工具,新问世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目的是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需求。欧洲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削减财政赤字,改革其陈旧的劳工体制,降低福利,增加竞争力,即去福利化。
而后股市处于宽幅震荡盘整期,持续时间为大约10年。在这两个周期中的前20年,股市处于结构性的牛市,持续震荡上行,即处于上升期。
第一个趋势是新兴市场的崛起,这意味着数十亿新的劳动力和消费者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发达国家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在过去的大约二十年时间里,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的60年间,美国股市经历了两轮大的周期,每个周期持续大约30年。中国则面临着在新的形式下的经济转型,逐渐摆脱对于房地产业的依赖,即去资产化。
第三个是全球化,即各个国家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全球范围内的分工明显。由于经济增速将会放缓,因此至少在上半年看空铜等工业金属,但下半年工业金属将有反弹行情。这个过程将是对过去模式的否定,转型过程中会有阵痛。美国经济需要降低金融和服务业在经济体中所占的比重,而加强制造业,即去金融化。
由于尚未找到,或者说尚未适应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在未来数年内,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都将放缓。但在这一个总的趋势下,各资产品种阶段性的机会将会很多,因此及时的资产配置和准确的择时将是获得良好投资回报的关键。
股票市场方面,从全球的角度来看,2012 年上半年推荐防御性的板块和美国高质量的公司股票,即收入来源稳定、现金充足、高股息的公司股票,同时可以做空新兴市场和欧洲股市。具体来说,有四个趋势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目前市场疲弱的走势使金价短期内面临显著的下行风险,但是金价大幅下跌的空间将较为有限。模式的转变,或者说是系统的升级,绝非可以一蹴而就。
也由于经济前景不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性也将明显上升,股市难有趋势性的牛市,股指维持宽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各种资产面临重新估值,因此投资的风险上升。来源:证券时报 进入专题: 经济转型 。第二个是经济大稳健,即无论以何种指标衡量(GDP 增长、通胀、失业率等),全球经济的稳定性都在不断提高。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大宗商品市场方面,由于投资者持续担心欧元区的稳定性和全球央行实施宽松政策而导致的货币超发,黄金仍将显示出其价值,因此中期我们继续看好黄金。但欧洲商业银行融资和流动性问题越发严重,导致银行为了获得美元流动性而进行的黄金租赁业务量迅速扩大。
对于石油,我们长期看好,但短期内油价走势将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治理类似,能在多大程度上援引包容性和兼收并蓄,很可能也决定了中国社会治理的成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进入专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至今三十多年的改革,已经让我们对许多彼此交锋、每个都可能会带来风险的经济思想有了足够包容的空间。